盗墓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章 是为议和(第2页)

为什么官家他这么急着想要议和,为什么每次非得要金人兵临城下了,他才想着要开始北伐,或者说他是被迫北伐还要贴切一些。

而且明明有的时候战局还挺顺利,完全可以再继续打下去继而收复中原,却每次他又以各种理由让前线的将士们退兵。

所以北伐的最终目的也都是以战求和,这个委曲求全的总体战略思想。

以战求和....一般人怎么会以这样的方向来想问题呢,可真是让人意外呢。

不过眨眼间的时间,司马懿就暂时分析出来了两个最为重要的原因。

第一是皇帝他被金人打怕了,那种几乎是深入骨髓的畏惧。

真是可笑,后来司马懿又突然想到这堂堂大宋皇帝,竟然都将朝堂搬到海上去了,日日夜夜就在船上待着,以免被金人所抓到,这真是常人做梦都想象不到的事情呀。

另外就是皇帝得位不是很正的原因,按理来说,他身为第九子,想要轮到他来登基当这个皇帝,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事情偏偏就是这么蹊跷且无常,来了一遭靖康耻,让他有机会当上了这个皇帝。

眼前北方还被金人关着一个大宋名正言顺的皇帝呢,也就是说,若是北伐成功将此皇帝救回来的话,那么眼前这个皇帝的身份就会显得极为的尴尬。

等救回来以后,这位子到底是让还是不让呢,若是不让于礼不合,若是让了又岂会甘心,就算心有甘却命不保呀。

所以与其烦恼这些问题,不如直接不救,就保持当下的情况就最好了,割据东南也很快哉。

至于第二点嘛,便是在防止下面武将们做大。

这一点司马懿很是熟悉,毕竟,曾经他在魏国时也是这样做大的。

自打曹休曹真张合死后,整个魏国除他以外,就很难有人能够抗下领命的大旗了,正巧又碰上了诸葛亮北伐,由他坐镇关西御敌,这也是他掌兵的最好时机。

而他所采取的策略就是防守不出,因为当时的时机尚不成熟,并不是入蜀的最好时候。

就算是在正面战场上打败了诸葛亮,也很难有实力入蜀,可万一若是输了呢,那整个关西都有可能会沦陷,而他司马懿自然也将落入深渊,此生再无翻盘之机会。

常言道,欲思胜先忧败。

像这种赢了不赚输了大亏的战争,又怎么可能是他司马懿能做得出来的事情呢。

更何况他深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只要不输,并一直保持两军僵持的现状,那对于他司马懿来说便是大胜,也是他一直屹立不倒的原因所在。

当然了,其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曹魏皇帝曹叡自己也没能想到,他一青壮之人竟然会熬不过一个花甲之年的人吧。

这人生呀,就是这么意外,如若不然的话,他司马懿也不会想着动什么高平陵之变了。

再加上那曹爽昏招频出,将越来越多的人推到了他的身边,这若是不做点儿什么事情的话,可真就是对不起他们了。

所以司马懿非常明白理解此皇帝的顾虑,只要一个将领长期在外领兵作战的话,就极为可能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到时候大宋所面临的兵峰可就不仅仅是金人了。

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个皇帝还是相当睿智英明的,并不是之前第一眼所看到的那么昏庸无能,开拓不足但守成有余。

虽说不能收复故土,但至少非常安全的保住了当下,他在这个皇帝位子也是坐得高枕无忧。

而且这皇帝还屡次遭到了兵变,心里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想来若是没有外部强敌压力的话,他肯定都恨不得将军队全部给撤了。

或许在他的眼中,这些军队都是非常不安稳的因素,亦然成为了眼中钉肉中刺,这动不动就来一场兵变的,任谁来也受不了呀。

如此想来,当前他的这些所作所为都是显得极为正常的,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问题是,我司马懿乃是戴罪之身呀。

岂能同你一起在这一隅之地守成呢。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