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7章 坑杀坑杀(第2页)

铁路以后再说,可木轨真可以啊!

虽然木轨的确易损坏,但问题是这里可以做到随坏随换啊,旁边就是无穷无尽的原始森林,想要多少木材都随便过去砍,而且还得尽着挑最好的砍。然后从老米湾开始,向东修到开原,再向北到山门,中间还正好顺便补给了辽海卫,而且直接就搞复线,一条向南一条向北,以这种方式再配上载重的马车就足够维持运输了。实际上木轨也没那么易坏,以后还可以学英国人在上面加铁皮保护,防腐问题也不难,毕竟这里是东北而不是江浙,还可以在上面刷油防腐甚至干脆烧一烧。

总之这个好解决。

这条木轨道估计也就一百公里多点。

就算一百五吧。

十五万米。

十米一根四条需要六万根,再加上枕木……

这个好像也没必要用太多枕木,隔两米一根都可以,总之材料这个完全不是问题,关键就在于旁边守着无尽的森林。

专用马车也很简单,就是中间带凹槽的车轮。

复线也不需要变轨。

有故障的直接推出去让路。

而且不仅仅是这里,如果这种木轨有效,那么还可以鼓动朱元章在北平到黄河之间修同样的木轨,毕竟贴着太行山一样不缺木材。甚至可以从黄河南岸继续修,也就是沿着河南的山区一路修到社旗,这样就可以进入汉江水系,湖广产粮区的粮食直接北运。这样有海运和木轨马车运输,运河也就不是那么重要,运河对沟通南北的确重要,但这个重要有太多替代方案,相反维持运河对于老百姓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而且不仅仅是这里,如果这种木轨有效,那么还可以鼓动朱元章在北平到黄河之间修同样的木轨,毕竟贴着太行山一样不缺木材。甚至可以从黄河南岸继续修,也就是沿着河南的山区一路修到社旗,这样就可以进入汉江水系,湖广产粮区的粮食直接北运。这样有海运和木轨马车运输,运河也就不是那么重要,运河对沟通南北的确重要,但这个重要有太多替代方案,相反维持运河对于老百姓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a>

不仅仅是鲁西南,明朝后期的沿淮极度贫穷化,同样也是运河。

因为必须在保护明祖陵和维持淮安以北航运间取舍。

保护运河就得维持水位。

维持水位就得淹泗州。

保护明祖陵就得给淮河增加的出海口,但这样就是清口水深下降漕船无法驶过被黄河泥沙淤积的河道。

明朝中后期就这样在两个取舍间拼命维持,而维持的后果就是凤阳十年倒有九年灾,同样沿着黄河和运河无数劳动力的付出,同样也是黄河一次次的决口。因为必须冲沙,黄河河道必须足够窄,既然足够窄,那就得做好汛期被冲开的准备,毕竟黄河是不会考虑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但如果放弃对这段运河的维持,那事情就很简单了,在苏北挖一条灌既总渠,同时疏浚入长江的水道,被清口和高家堰阻挡的淮河水放出去,沿淮洪灾立刻骤降一多半。

至于黄河就随便流淌,留出足够宽阔的河道,减弱汛期威力就行。

现代黄河河道就足够宽了。

至于淤积……

那个的确没办法。

毕竟那根本不是下游能解决的。

而这个堪称脑洞大开的计划让朱植等人完全茫然,不过既然是杨丰设计的就一定是好的,这时候他在这些人心目中就是无所不能,对于他的话听就行了,用不着怀疑,他说能行的就一定能行。

总之他们现在都已经开始向着狂信徒展了。

然后他们直奔吉林。

七天后,这支远征军到达吉林。

然后留下三千人驻守,等待后续的工匠和驻军,而朱植和杨丰带着大军沿卡岔河直扑东北。

这一带几乎杳无人烟,尤其是这种寒冬季节,那些女真渔猎民也都躲在山林中一个个寨子里烤火,这支一万多骑兵的军团,唯一需要面对的也就是严寒风雪……

当然,还有补给问题。

准确说他们现在没有任何补给,所有人都只是带着干粮,另外还有给战马吃的豆子,后者能从山林中获得的食物也没多少,此行简直可以说属于孤注一掷,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失败了连回去的食物都不够。不过这种行动其实真正的威胁并不是补给,也不是交战,而是迷路,只要中途不迷路,几百里对于骑兵来说,还是能挣扎着走回去的。

至于迷路……

“松花江!”

杨丰站在冰雪覆盖的松花江畔感慨着。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