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6章 打听圈地的事(第1页)

接下来几天,王大山并未进山,也没有去公社找林主任。

反正林主任也不急,王大山也想等一等再找他。圈地的事情还要先问问靠山屯的老支书才行,看看需要什么样的章程。

这几天王大山没事就上后山李援朝的房子那看看工地,又跟李大抹子商量鹿圈在哪盖,盖成什么样的。回来之后就喂喂大花和四只小鹿,坐坐诊看看书,有时候还跟着爷爷他们一起去后山开开荒,日子过得好不惬意。

但王大山并没有停止思考,他将清风观与靠山屯的关系捋出了一条脉络:

清风观是属于靠山屯的,虽然清风观到靠山屯的距离有些远,但清风观确实是属于靠山屯的户籍编制,王正风和王大山的户口都在靠山屯。

但问题来了,靠山屯的耕地其实不少,靠山屯靠山屯,只是屯子背靠着山,但屯子前面临着关东平原,耕地并不少。

1962年,根据当年布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的规定,由生产大队或生产小组划出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到七,分配给社员家庭作为自留地,长期不变,用于开展家庭副业生产。

由于清风观处于山中,王正风一家主动放弃了耕地。一是距离较远,耕种起来比较麻烦,二也是王大山正值壮年,靠打猎坐诊也能维持生计。

村里只是将清风观的附近的一小片山林划给了王正风,用于开荒种些蔬菜。

但是1963年,林业部成立的国营林场总局,将林地全部划归林场所有,也就是这一年,大白山林场成立。

也就是说,从1963年开始,实际上王家道观的自留地已经就已经没了,从法理上来说,属于林场的了,村里人说得不算了。

真是一笔糊涂乱账。

该怎么办呢?

但王大山仔细想了想,也不是没有机会。

从1978年徽省小岗村那18名勇士偷偷的包干到户开始,对于农村土地,最高层实际上已经采取了放开的态度。

今年的5月31日,大领导在同最高层负责农村工作的人员谈话时,肯定了徽省的农村改革。指出,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总的说来,现在农村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还是思想不够解放。

解放思想!

有了大领导这句话,事情也许会有转机。

于是王大山让爷爷请靠山屯的老支书来道观吃饭,想看看屯子里的态度。

王正风并不知道王大山的计划,有些以疑惑的问道:“好端端的,请老支书吃饭干嘛?”

王大山想了想说道:“爷,您不是想种草药吗?既然要种,咱们就把草药种大,以后卖给药材公司或者制药厂。等咱们有钱了,我还想把咱家的道观扩建一下,好将咱家的道观扬光大。

现在地都不是咱的,万一林场把地都收回去,到时候咱们种的草药就白瞎了。所以,咱要先把地给圈下来,只要土地手续合法,谁也不能拿咱们怎么样。”

“你想扩建道观?你就不怕被扣上一个封资反修的帽子?”王正风虽然有点心动,但还是十分担心,便问道。

如果道观能在他活着的时候扩建,那也算是对祖宗有了个交代,他当然心动,可又担心政策不允许。

“爷,现在时代不同了,改革开放已经两年了,上面的政策会变得越来越宽松,再也不会有什么封资反修了。徽省那边已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不信您就看吧,再过两年,就连宗教信仰也要自由了。”

王正风摇摇头,有些听不明白。他不太懂,但既然孙子想去折腾,就让他去吧,大不了这把老骨头就早点去见儿子。

想着想着,王正风就下山去请老支书了。

因晚上要请老支书吃饭,王正风赶忙喊来了李红军,让李红军骑上自行车下山去供销社买烟买酒。酒要好酒,2块钱一瓶的白山大曲,烟也要带过滤嘴的牡丹香烟,5毛钱一盒。

王大山亲自下厨,先取出一个拔了毛洗干净猪头煳上,又把飞龙野鸡兔子什么的按各种做法做了。忙活了一下午,弄出了六菜一汤。

酱猪头肉、糖醋排骨、野鸡炖兔子、辣椒炒鸡蛋、油炸花生米、拍黄瓜、松茸飞龙汤。就这几个菜,在这个年代,妥妥的省部级标准,用来招待老支书,足够了。

到了下午5点左右,老支书就来了。

老支书姓熊,名叫熊宝山。比王正风小四岁,年轻的时候在家里行二,屯子里比他低一辈的都叫他二大爷。

但王大山不能这么喊,熊支书与王正风同辈,王大山得叫他一声二爷。

“二爷,您来了?快坐,饭马上就好,您先抽根烟喝口茶。”说着王大山就给老支书上茶递烟。

老支书接过烟,低头看了看,冲王大山说道:“大山小子,最近大了吧?听说进了两次山打了将近3ooo斤的猎物,可卖了好几千块了吧。现在烟都带过滤嘴的了?”

“瞧您说得,就了一点小财,再说那猎物也不是我一个人打的,还有两个朋友一起呢。这烟这酒啊,都是特意买来孝敬您的,我跟我爷又不抽烟。”王大山小嘴很甜,说得特别好听。

“哈哈,你小子说话我爱听。去忙吧,我跟你爷说会子话。”老书记抽了口烟说道。

王大山应了一声,赶忙到厨房忙活去了。

不一会功夫,王大山已经把菜都盛好端进了院里的桌子上,忙招呼老支书和爷爷上桌吃饭。

桌上就王正风王大山和老支书三人。知道王大山今天要谈正事,李红军回家了,李援朝也在工地上与泥瓦匠们凑合一顿。

熊支书一看桌上的六菜一汤,笑着说道:“今天这菜硬啊,不愧是大山这孩子,财了也没忘了你二爷。”

说着,又转头对着王正风打趣的说道:“老道士,你以后享福了。孙子有本事出息了,你也能放下心来了,该考虑考虑自己的事了吧,我看咱屯里吴寡妇就不错,要不我托人给你问问?”

王正风笑骂:“去你个蛋的,你个老不死的,有好吃的还堵不上你的嘴。”

说完,两个老头哈哈大笑。

都是一个屯子的,虽然说离得很远,但也算是从小穿开裆裤的交情,互相之间玩笑也开惯了。

这些年要没有熊老二他爹的照顾,王正风一家的日子可能过得更惨。

熊支书跟王正风二人你来我往,抽烟喝酒回忆过往,王大山在旁边倒酒递烟陪酒,也忙的不亦乐乎。

酒过三旬,熊支书主动提起了话头:“大山小子,听你爷说,你想要地?你怎么想的?跟你二爷说说。”说罢,熊支书端起酒杯嗞溜一口,又夹了一块黄瓜嚼着。

“二爷,是这么回事。我听说徽省那边已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生产队已经分家成为自然村了?咱屯子什么时候分家?”王大山给熊支书倒了一杯酒,问道。

“嘿,你小子倒是消息灵通。听公社的意思,咱屯子应该也快了,今年是一定要分家的。短则这两三个月,长则今年以内。怎么着,你小子有什么想法?”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