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8页(第1页)

先到成衣铺订了一批新衣裳,然后拐到卖干鲜杂货的关帝庙斜街选了一堆干果鲜鱼,雇了辆车子叫和叔先送回去。眼看时辰已近中午,江自修带着丹青径直往集市里头人烟稠密处钻去。不时有小乞丐跟上来,江自修来者不拒,手里备着一把铜板,人人有份。乞丐们拿到自己那一份,欢欢喜喜道声谢,转头寻找下一个施舍者。终于来到一个面摊前,在仅有的一张空桌旁坐下,江自修叫道:&ldo;李老板,来两碗三鲜面嘞!&rdo;&ldo;原来是江爷,您稍待,马上就好。这位小公子是‐‐&rdo;&ldo;我儿子!来,阿碧,问李老板好。&rdo;丹青翻个白眼,这人可真无赖。不过,他才来过彤城几趟啊,怎么跟地头蛇似的。李老板自然不会计较丹青的态度,一边煮面一边和江自修闲扯:&ldo;江爷好福气,刚及而立,小公子就这么大了,享福的命啊。&rdo;江自修捏捏丹青的脸蛋,向他低声笑道:&ldo;别不服气,我大儿子都快十岁了,你不比他大多少。&rdo;看丹青一脸别扭的表情,眉眼弯得更厉害,故意拿出阴阳怪气的语调:&ldo;再说了,你们可都是我的摇钱树啊,比我儿子重要。&rdo;说罢哈哈大乐,剩下丹青一个人在旁边绷着脸坐着。不一会面端上来,浓香扑鼻,丹青不觉食指大动,连汤带水吃个干干净净。吃完饭,从集市出来,过了关帝庙往北拐,不多会工夫,远远看见两溜绿阴浓密的大柳树,原来竟是到了纸笔胡同。这个地方,丹青自打七岁时第一次跟着母亲拜见王梓园,之后再也没有来过。此刻旧地重游,因为往昔的记忆太过遥远,一切都变得十分陌生。江自修一家接一家的逛着,仿佛很悠闲,又仿佛在搜寻什么。有几家的伙计殷勤的打招呼,看样子最近他来过不止一次。终于来到把头最大的一家&ldo;文一阁&rdo;,因为快过年了,店堂里好些顾客在挑选新春应景的中堂或者门联,颇为热闹。一个伙计瞧见江自修,忙过来招呼,看他把墙上的字画扫了一遍,有点失落的样子,问道:&ldo;不知客官想要什么字画,心中可有计较?小店可以代为搜求。不瞒客官说,只要这彤城里有,小店恐怕没有找不着的&rdo;。江自修犹豫了片刻,终于道:&ldo;前些天有人给我拿来一幅&lso;别样红&rso;,说是吴青莲的真迹。我想看看你们这里有没有他的画,比较一下,也好放心。&rdo;吴青莲本是前朝的进士,这人做官很有一套,颇得本朝太祖的赏识,直到伍德十年才告老回到故里彤城,如今死了也有将近四十年了。他在绘画上大器晚成,回乡以后,顿悟花卉小写意画法,特别是把江南的红莲画得风姿绰约,时人称之为&ldo;别样红&rdo;。这&ldo;别样红&rdo;体现出十足的南方妩媚风情,尤其受到北方文人的青睐,再加上名字彩头好,官场上拿来送礼又雅致又隆重,在西北一带价钱节节攀升,以致彤城本地真本都几乎绝迹了。那伙计听得江自修这样说,连忙道:&ldo;吴青莲的真迹我们店里本是有的,不巧前些日子刚被一个京里来的客人买走了。不过我们&lso;文一阁&rso;的曹大供奉精于品鉴近世书画,对吴青莲的画作更是素有研究,客官不如把画拿来看看。&rdo;&ldo;待我回去思量思量。&rdo;&ldo;客官大可放心,我们几十年的老字号,最讲信誉。是不是真迹,讲的是真凭实据,客官到时一听便知。若不是,我们分文不取,若是的话,也只收取市值百分之一的辛苦钱。&rdo;&ldo;那我明日再来罢。&rdo;从&ldo;文一阁&rdo;出来,江自修把纸笔胡同两侧的店铺也细细看了一遍,装模作样的寻访&ldo;别样红&rdo;,连自家的&ldo;古雅斋&rdo;也没放过。王梓园不在店里,两个伙计只当是普通顾客,周到有礼的接待了他们。一番姿态做到十足十,往回走已是申时。腊月天短,街上行人稀少,完全没有了中午时分的热闹景象。出了纸笔胡同,又拐了两个弯,江自修这才雇了辆青幔小车,拉了丹青面对面坐下,把四角掖得严严实实,向车夫道:&ldo;城南安平西里柏门巷王宅。&rdo;丹青跟着江自修走了一大天,对于东家的这番举动,似乎有点明白,又有点不明白。正出神,忽然觉得自己的手被一双温暖的大手握住了。抬眼看去,江自修轻轻拍着受过伤的手心,眼底带着怜惜,叹道:&ldo;丹青啊,你看这人间众生,谁人不是努力奔命。这辈子能做自己擅长做,又喜欢做的事,是上天多大的眷顾!只要不是伤天害理,一些真真假假,何必计较。&rdo;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