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章 追封(第1页)

姑姑薨逝的时候,将大清交托给她,让她一定要教好福临,完成祖辈的理想,成为一个盛世明君。这些年,她日日记挂这些事情,对福临的教导不敢有一丝的松懈,生怕一个不注意就辜负了姑母的期盼。

“格格,消消气,皇上还小,要慢慢教导的。”贴身侍女苏沫儿,是太后的陪嫁丫头,她们一同长大,名为主仆,实为姐妹,所以没人的时候,苏沫儿还是用以前在科尔沁的习惯称呼太后。

“他今年已经十三岁了,还小。我十三岁的时候,已经到了赫图阿拉,做了太宗皇帝的侧福晋了。”太后喝了一口茶继续说。“以他这毛躁的性子,没有半点城府的样子,就算亲政了,怎么斗得过那满朝的老狐狸啊!”

“格格不用担心,皇上从小就聪慧,范师傅也说,皇上学东西极快,他欠缺的也就是经验。

朝堂上有老狐狸,可是也有像范师傅这样忠臣志士,他们会辅佐皇上治理好朝政的。”苏沫儿安慰她。“再说,少年人都冲动,好在他还能听你和范师傅的劝导,有咱们看着,不怕的。”

“当皇上的是他,不能总靠别人看着,这大清的江山,早晚要他一肩扛起的。本来想用多尔衮当他的磨刀石,好好打磨他的性子,没想到多尔衮就这么死了。我怕他太轻松的得到权利,会骄傲自满。”

“摄政王死的突然,免了一场叔侄之争,也算是大清的幸事了。”苏沫儿想起往事,忍不住笑出声来。“格格你还记得,皇上登基那年,孝端文皇后担心他一个人乘坐车辇害怕,便让她的乳母陪同他乘坐,谁知道小小的人,居然背着手说此非汝所宜乘,喝退了乳母。”

太后想起往事,也忍不住轻笑了起来。“是啊,姑姑当时就说了,福临乃天命之子,从小就有皇上的威严,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好皇帝。”

“说起这个来,皇上明年就十四岁了,是不是要给他准备房里的人伺候了。”

“过了年,让巴尔去伺候吧,她还算稳重不轻浮,不会纵着皇上胡闹。对了,告诉巴尔规矩。皇上毕竟还没有大婚,这后宫还没有女主人呢。”

“太后放心,她明白的。”

太后想了想,应该没有什么遗漏的,就和苏沫儿说。“刚刚的课业被福临打断了,我这心里有些不得劲,随我去把未完的课业接着做完。”

苏沫儿扶着她去了佛像那里。“格格可是在为睿王念经?”

“尽管他当年立福临为帝的动机不纯,但是也抵不了他对我们母子的大恩。他扶着福临登基,又打下大好河山,我们就是坐享其成罢了。所以,不管他有多妄自尊大,我还是得记着他的恩情的。如今,他已经离去了,纵使他有再多的野心,也无法完成了,为他念一念经还是可以的。”当年的两虎相争,把他们母子推上台前,才有他们现在的荣华富贵。

回到位育宫的皇上,急召范师傅入宫,屏退众人后,便将额娘的想法告知。范师傅捋着胡须,思考片刻。“太后实乃女中诸葛,深明大义。皇上追封睿王为帝,实乃百利而无一害。老臣也恳请皇上,追封他为义皇帝。”

“哦?范师傅也觉得此举可行?咱们当初商议那么多,都是为了怎么从多尔衮手中将权力夺回,现在又追封他为皇帝,不是自相矛盾吗?”

“如果睿王活着,此举当然不妥,可是他现在已经死了。一个死人,给他再多荣誉,他也用不了。”

“他追随者众多,朕担心他们用这个做文章,岂不是多生事端。”

“皇上念他居功至伟,追封他为义皇帝,这是皇上心胸宽广。皇上给了睿亲王一脉天大的恩典,如果还有人不知足,敢生事端,那就是他们辜负了圣恩,天下人人得而诛之。再者,皇上给了睿王天大恩典,足以让旁人眼红眼热。睿王活着的时候,他们动不得,现在他死了,还能保得住这些吗?争斗的事自有旁人做,倒时皇上坐收渔翁之利不好吗?”

“范师傅所言甚是,只是……”皇上还是觉得这事有损天家颜面,不愿实行。

“百年后,大家记住的,是皇上如何夺回政权,其中的细节又有谁会在意呢?”

“好,就按范师傅所言。”皇上下定决心说道。接下来,他们就谥号做了一番商议。

皇上并没有将和范师傅商议的事情告诉额娘,太后也有在因为这件事与皇上探讨,她毕竟是后宫之人,前朝之事不宜牵扯多深。再说,有范师傅在,皇上会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她不用担心什么。

五日后,多尔衮的遗体入京,皇上亲率王公大臣们着缟服于东直门外五里处,迎接睿亲王的遗体,将遗体送至睿亲王府。并下诏睿亲王多尔衮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着,特追封其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丧礼依帝礼。

皇上这天大的恩典,让众人一时间摸不清头脑,都不敢有任何的动作,打算观望一下再做决定。而多尔衮一脉的人,并没有因多尔衮的离世而产生危机感,反而因为皇上的举措而以为朝政还是握在他们的手上。

新年因为成宗的离世没有像往年那样大肆举办宴会,皇上和太后在太和门宴请亲王贝勒们吃了顿团圆饭。

在吃饭时,英亲王阿济格借酒装疯。“皇上待成宗亲厚,追封他为义皇帝,得以建造帝陵,也算圆了他的梦。只是帝陵里,只葬了他自己,也未免太过孤单了。还请皇上就好人做到底,给他的福晋们也赐封号,还有赐东莪公主之名……”

眼看着他越说越没边,太后打断了他的话。“英亲王建议的是,义皇帝对大清厥功最着,也不好让他一人安葬。这样,等年后开笔,皇上再下一道圣旨,封敬孝忠恭正宫元妃为义皇后,附享太庙,让他们夫妻团圆。至于东莪,是睿亲王唯一的血脉,也是哀家的侄女,哀家和皇上自会好好的照顾她,将来她许了婆家,皇上自会以固伦长公主的尊荣为她送嫁。英亲王可满意了?”

郑亲王不待英亲王说话,率先开口。“太后娘娘高义,皇上高义。不负有功之臣,让臣等敬服。义皇帝的在天之灵,也得以安息了。义皇帝在世时,事事以朝堂为重,必不希望有人借着他的名义逼宫。”

英亲王本来被他打断就不舒服,再听到往他头上扣帽子,自是不愿意。“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咱们同为亲王,还轮不到你对我指指点点。”

“郑亲王当年与义皇帝同为辅政大臣,又是叔王中的年长者,对于不当的言行,自然有权指正。倒是你,身为亲王,更应该谨言慎行才是。”郑亲王一脉的贝勒起身附和。

“老子打天下时,你还在你额娘怀里吃奶呢,也敢管老子的事?”被小辈当面指责,英亲王的面子过不去,涨红了一张老脸斥责。

眼看着,就要在宴席上闹起来,安贝勒岳乐端着酒站起身来。“这大好的日子,皇上又赐了佳肴美酒,各位叔王喝的尽兴,想来是有些醉了。不如到此为止,别拂了皇上和太后的美意才是。这年初不动口舌,不要一年都要招是非,各位叔王贝勒们,别给明年找不痛快才是。”岳乐虽然辈分低,但是他骁勇善战,顺治三年的时候,跟随肃亲王豪格讨伐张献忠,他率部击斩了了张献忠。满人崇尚武力,对于有军功之人尤为敬重,所以他此时张口,到没有人唱反调。

事虽然没有闹起来,但是也打散了大家的雅兴,太后看大家都兴致缺缺的样子,就散了宴席,各回各家。

不想被人乱做文章,正月初一,皇上就下旨,尊多尔衮正宫元妃博尔济吉特氏为义皇后,祔享太庙。又赐多尔博袭睿亲王爵位。其中,给他的俸禄是其他诸王的三倍。

而后,又立了多尔衮的近侍詹岱、苏克萨哈为议政大臣。

阿济格对于这种结果得意洋洋,他觉得是自己的缘故,皇上才有了这些封赏。作为多尔衮的同胞兄长,理应接管多尔衮所有的权势。但多尔衮在世时,他一向不得志,多尔衮死后,两白旗也没有人拥立他。所以,他故意在年夜宴上难,就是要向两白旗的人证明,没有多尔衮,他阿济格也可以带领大家继续傲视朝堂。

不过,他的美梦没做几日就被残酷的现实打破了。

顺治八年,正月初六,刚开笔上朝,就有朝臣弹劾英亲王阿济格谋乱罪。皇上也不让人去核查,直接以此为证,下旨以谋乱罪幽禁了阿济格。然后又恢复了两黄旗贵族的地位,提升两红旗的满达海、瓦克达、杰书、罗可铎等。

在皇上正式亲政前,清算了多尔衮的一母同胞的兄弟,这给了群臣们一个信号,就是多尔衮并没有多得帝心,对于他们瓜分多尔衮的势力,皇上是乐见其成的。

有了皇上的暗示,大家也就不再等待,纷纷将手伸向两白旗。朝堂上表面平静,内里已经暗潮涌动。

喜欢清宫之木偶请大家收藏清宫之木偶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