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56页(第1页)

  &1dquo;今年参加科考的太多了。”

  杜进话已经说得很明白,李茂也只能点点头。

  科举这种事,就算在胡人东侵之前的尹朝,也才是刚刚起步不久,李钧虽有信国公府这门亲戚,但若自身才华不够,他勉力推荐,反倒对他有害。

  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初九一早,李钧骑着马,由公府的家人送着前往礼部的贡院。他之前已经从杜进先生那得到了经验,这贡院里面考试的环境绝对说不上好,薄荷脑等物一定是要带上的。

  现在虽然已经是暮春,但还是有些冷,李钧并不怕冷,却依旧穿上了绒衣,以安府中邱老太君等人之心。若他真穿着一层夹袄去考试,怕他堂祖母第一个要唠叨死他。

  待到了贡院门口,考场周围布满兵士及棘墙,盘查也极为严格。李钧问过了他该去哪里排队,便进入了棘墙之内。

  贡院门口有许多查验的官吏。这些查验之人先是核对了李钧乡试后地方上开具的条印,看他的体貌和地方上送来的名册特征无误,这才把他的东西一一打开,然后又继续搜身,连鞋子都要脱下来看过。

  这下子,李钧总算知道为什么规定考生要来这么早了。

  如此盘查下来,确实要盘查好一阵子。

  李钧不远处被查验的是一个中年学子,却和那查验官吵了起来。

  那查验官拿着这学子州县送上来的学名册,指着册子道:&1dquo;这上面写的是方面微须,你胡子这般多,也叫微须?”

  那学子一阵气闷,指着自己的胡子道:

  &1dquo;学生这几日挑灯夜读,没有整理胡须,但学生乡试之时,确实是微须的。学生明明是方脸,其他特征也都对,为何你光指着学生的胡子说话呢!”

  那查验官查了许久的学子,本来就已经是心烦气躁了,若是这学子好声好气和他说话,他也就抬抬手过去了,偏这学子和他顶撞了起来,他恼怒之情顿起,收起册子道:&1dquo;你不知道&1squo;微,无也’吗?你这样貌不合记录之言,退开。”

  这已经是强词夺理了。

  微字有好几种释义,说是&1dquo;小”也行,说是&1dquo;少”也行,说成&1dquo;无”也行。虽然这学子确实胡子多了点,但他的解释也是通顺的。

  这查验官此番就是存心不想让他过去。

  那学子熬到中年,方才参加了这次的春闱,结果就因为胡子不得入考场,眼见着再熬几年,就算做了官,也怕是个白头官了。

  他一听这考验官的话,忍不住悲拗大哭起来。

  中年学子后的众人见着他都心中不忍,也对这查验官颇有意见。

  无奈那一列的都是同乡,该州造册的官员对胡子稀少的写的都是&1dquo;微须”,这里面不少是已经蓄须之人,若是仗义执言,说不定连他们也没法通过。

  一时间,竟然无人敢言。

  李钧从未见过这样的事情,见那学子哭的悲痛,怒上心头,对那查验官反唇相讥道:

  &1dquo;《论语》中孔子&1squo;微服而过宋’,按你的说法,岂不是说孔圣人赤膊无衣,身上什么也没穿的通过宋国吗!”

  此话一出,犹如石破天惊,一群学子纷纷往他看来。有些人一想实在好笑,噗噗声连绵不绝。

  那大哭的中年学子想不到还有人会说出这般话来,也忍住了悲哭,抬起了头。

  查验官嘴唇气的抖了起来,指着李钧大骂,&1dquo;你这学生,简直是有辱斯文!”

  李钧心中有些后悔,他这一生,注定要败在嘴上。

  但他天生就是这幅直率性子,勉强不来,做都做了,后悔也无用,只得硬着头皮接着说道:

  &1dquo;胡须指甲等物,原本就不是常态,名册中用胡须、毛皮为特征,本就不妥。若是考试之前患了大病,须皆失,难道这学生以后就要改名换姓了吗?若是路上遇了歹人,脸上多了个疤,就连自己都不是了吗?”

  李钧见那查验官脸色越来越差,只得叹一声。

  &1dquo;你一句话,有可能毁了别人一辈子。这等损人不利己之事,为何要做呢?”

  他此言一出,众人皆是嗟叹。有些已经查验过了的,也不入贡院大门,而在门口看这个热闹。人越围越多,终于引起了门口一位礼部官员的注意,过来探看。

  &1dquo;何故聚集在一起?验过了的赶紧进去,锣鼓三鸣后就要封院,你们想错过考试吗?”

  这礼部官员一开口,有些看热闹的立刻就踏到贡院里去了。

  这司考官见某列的查验官前站着几个学子,有一个学生脸上犹有泪痕,便去询问何事。待一旁的其他查验官说明此事后,他瞪了那列的查验官一眼,放了那个中年学子进去。

  这中年学子没想到如此轻松就揭过了,对着这司考官连连道谢,飞快地进了贡院。

  &1dquo;按册入试,乃本朝规矩,查验官提出疑问,是他的职责。你仗义执言没错,却哄乱考场,引得学子在此聚集,几乎要&he11ip;&he11ip;”

  那礼部官员正要夺了李钧的入试资格,李钧身边的信国公府管事见势不好,连忙上前一步截住他的话头,在他的身旁亮了亮信国公府的牌子,又低声说道:

  &1dquo;此乃信国公大人的堂侄,上京赶考的。他性子鲁直,还望上官多多包涵!”

  那礼部官员见这李钧并不站在监生的通道里,显然是各地过了乡试来赶考的学子,还以为只是一般的愣头青,却想不到他有这般硬的后台。

  他扫了李钧一眼,心中道了声难怪。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