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12页(第1页)

  游牧部落尊敬勇者,这苏鲁克也许是羯人里最勇猛的,却不一定是最聪明的。对于追杀、阴谋,这个汉子一点经验都没有。

  &1dquo;你们先前就看到过这群人吗?”李茂的脸色铁青。这群人难道已经在汾州出没许久了?

  穿着大楚的军服&he11ip;&he11ip;难道北军也被渗透了?

  &1dquo;是,在这片糙原中出没大约有三年了。不光我们,其他部落也都见过。他们每年春天会北上,到了夏末就会来我们这里。这只军队大部分时间在糙原上或平川中扎营训练,居无定所,我还以为是大楚的军队来这边训练骑术的&he11ip;&he11ip;”

  李茂越听越心惊,最后无力地睡倒了下去。

  &1dquo;苏鲁克,我得想一想怎么帮你们。也是为了帮我自己。我现在脑子里很乱,请让我休息一会儿,可以吗?”李茂曾以为自己当了国公,不得不与世族对立已经是最糟糕的,现在一看,恐怕最糟糕的,是大楚可能会生的动乱。

  大个子苏鲁克以为李茂受了伤又坐了好一阵子说话,已经累了。他得到了这个汉人大官的许诺,说是会帮他们,就已经十分高兴了,一听他要休息,连忙咧开嘴一边笑着一边点头。

  &1dquo;青天大老爷,你有什么需要,就叫图尔库老爹喊我。图尔库老爹就是帮你疗伤的老人,他是我们部落的巫医。”苏鲁克慢慢退出了帐篷,还细心的帮李茂把帐篷的门帘给固定住,这样风再大也不会吹进去了。

  李茂躺在床上,静静的思考。

  整整一百二十条人命才护着他逃过一劫,他原本准备等伤好了就请这群牧民送他去汾州,他会送他们需要的物资作为报酬。等到了汾州,马上就联系官府彻查此事,务必要让那幕后主使之人为这一百多条人命付出代价。

  可现在,他现了这般惊天的阴谋,反倒不能再往汾州前进一步了,否则,一个不好就是粉身碎骨。

  汾州、北军、马场,这每一处都是龙潭虎穴。什么事一旦扯上造反的事情,比世族那些人背后捅刀要危险的多。

  娘,婉儿,铭儿,锐儿&he11ip;&he11ip;

  我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回到京城。

  京城。

  那场雹灾仿佛没过去多久,京城中的&1dquo;学子热”也还没有退却,时间一晃,转眼间就到了正月十五——上元节。

  上元节乃是燃灯祭祀道教天尊的节日,这天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又在农闲之时,一直以来都是过年之后第一个重要的节庆。

  在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幼都会外出赏灯,也产生过不少佳话,对于年青人来说,还是各种艳遇和奇遇多之时。

  今年初四糟了雹灾,许多百姓无家可归,又砸死砸伤了许多人畜,今年的上元节到底还要不要庆祝,朝堂里分成了两派,从初六赈灾之日起就开始争吵不休。

  一派人认为京城里死难的百姓头七刚过,现在就大肆庆祝,未免有些凉薄。另一派人认为正因为遭了灾,就更需要欢喜的气氛来冲淡这种悲愁的气氛,不但还要照常办,而且还要大办特办。

  认为要办的,是年前就已经准备好上元节庆祝的一切物品的官员们。户部、工部、礼部都一致认为要大办。

  京兆府、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都认为可以不办,或者可以办,官府却不用大肆操办。

  现在许多人都还在忙着赈灾的事情的,京兆府里一个人都恨不得掰成五六个用,哪里还管的上灯会。京兆府一忙,刑部就要兼顾防火防盗之类的事情,一点都马虎不得,是以刑部也不太乐意。

  此事直到初十那天,才讨论出个结果,概因通州那边去赈灾的官员回来汇报,说是雪灾严重,需要支援。

  这些官员已经在当地就地开仓赈灾,但只能解决灾民的糊口问题,重建灾区和来年春耕的事宜,才是真正的大事。

  这一动,便不是某个人能决定的问题了。

  这下子,朝堂上谁也不讨论上元节的事情了,转而变成&1dquo;如何解决通州灾民”这样问题的议论大会。

  上元节?官府反正是没人手折腾了,皇帝和皇后肯定也不会出去&1dquo;与民同乐”。原先准备的灯当然照挂,只是防火防盗等,除了分派出一部分京兆府的差吏和一部分刑部的小吏暂时用着,怕是更多的要靠民间自己组织,自己防备了。

  在两州遭受雪灾之初,楚睿早就已经和李茂谋划过,想以此次契机收拢大量托庇在世族之下的隐户。所以,楚睿自然是希望能够加大赈灾力度,让受灾的隐户动心,从而愿意重登入官府黄册之中。

  楚睿先前为这次政事准备了许多,甚至连去赈灾的御史都是安排好的,哪怕是小灾,也要大赈,更别说真的是灾情严重。

  李茂虽然不在,但他事先安排下的勋贵派官员早已准备好了建言。此外,还有其他数量众多的官员同意赈灾。有些占中立立场的官员,怕自家的孩子赈灾赈上了瘾,又被齐邵拉去通州,也都纷纷赞成。

  这些人一起动,加上数位重臣的支持,最终通过了朝廷以&1dquo;厘户法”赈灾的政策。

  厘户法,既按户口和人丁数量予以赈灾。楚睿同时派出户部的专员,对当地受灾的流民予以重登记,就地落籍,与户民享受一样的赈灾待遇。

  此条规定一出,朝堂大为震动。尤其是在通、汾州二州有田地的世族官员,这些人一方面愿意赈灾,否则通州来年大乱,他们的利益也要受损;一方面又不愿赈灾,担心那些隐户经受不住朝廷接济的诱惑,脱隐还户。

  楚睿对此事谋划已久,一环紧扣一环,不动则已,一旦动,务求一击必中,根本不给世族阻扰的机会。

  &1dquo;厘户法”确定的当天,户部官员就带着黄册,打着御使的仪仗出京了。此次朝廷允许百姓以&1dquo;救灾”的工程代替徭役,且提供食宿,就如京中雹灾后那般,想来灾民们应该会纷纷相应。户部的救灾物资早已齐备,就等押运出京。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