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03页(第1页)

  &1dquo;那冒领的泼皮听了书生之言,惭愧万分,誓以后不再起贪婪之心,好好做人。那些差吏佩服书生肚量见识,遂不再刁难那个泼皮,放了他回去。”

  &1dquo;这些冬衣大部分都是国子监学子家中所募,原都是富贵人家里常用之物,那些灾民平日里哪里见过这些精致的衣衫,一时动了贪念也是有的。只是周围领衣的灾民见这书生有这般过人的本事,即使有想冒领的,也不敢再动那花花肠子。”

  &1dquo;这冬衣能够井然有序地放,这位赵姓书生当立一大功。”

  茶室里一长者以手抚须,笑而不语。同桌几位像是随从一般的男人们一脸迷惑。

  好生生的不呆在衙门里,跑到这大街上来听什么说书?

  等等,姓赵?

  &1dquo;唔,此话有理,若是没衣没食,岂不是要抢别人的?”

  &1dquo;这赵姓书生见识不凡,难得还能宽容待人,不错,不错。”

  &1dquo;说书的,那赵姓书生姓甚名谁,是哪家的公子?”一个梳着双丫的小丫头脆生生的问那说书先生。

  &1dquo;咦?小妮子春心动了?我看你年纪还小,等过几年你能嫁人了,那书生怕都已经娶了妻生了子了,还是歇歇这份心吧。”

  &1dquo;小丫头,莫非你是替你家小姐找如意郎君的?”

  &1dquo;哟,大家看,这茶馆里什么时候进了这么多女娃娃!”

  这些听客都是这间茶馆里的常客,一见多了许多张生面孔,自然要多看几眼。不知何时,这后排坐了不少小丫头,甚至还有些女娃娃换了男童衣服,装作男孩的。

  女孩子耳朵上都有耳洞,仔细一看便知,这些小丫头见有人注意到了,索性也不躲了,大大方方地和那台上的先生说道:&1dquo;你这说书的,快快把那书生的身份说来,我们赏你银子。”

  说罢,拿了个银豆子出来晃了晃。

  这些听书的大部分都是给铜板,哪里有出手就是银子的。说书的先生一见,立刻笑着卖了个关子。

  &1dquo;这位赵姓书生家学渊源,自幼熟读《大楚律》,是以有这般见识。世人常曰穷刁民,穷刁民,此人却能说出&1squo;此乃贫苦之罪,而非大恶’。诸位可以想想,这是哪家出身的公子。”

  &1dquo;熟读《大楚律》,莫不是京兆府尹的公子?”有好事的乱猜。

  &1dquo;我看说不定是大理寺里哪位官员家的公子。”大理寺专管平反冤案,这么猜也没错。

  &1dquo;大理寺卿家的姑娘不是嫁了信国公府吗?我记得他家姓方,怎么姓赵了?”

  &1dquo;你笨啊,大理寺难道就一位大理寺卿吗?”

  茶馆里坐着的长者越听脸越黑,恨不得拍桌子站起来喊:

  &1dquo;那是老子儿子!”

  这位长者正是刑部尚书赵恒。那位说书先生所说的赵姓书生,乃是他年方十六的的嫡幼子,赵聃。

  这刑部尚书今日听家中下人说到城东有一茶馆,日日以那西城赈灾之事说书,便起了好奇之心,以上街&1dquo;体察民情”为由,晃到了东城这处茶馆。

  谁料一进门,便听到了说起自己的儿子。

  啧啧啧,听见他家的小儿子在别人嘴里如此优秀,他也与有荣焉,这种恨不得站在桌子上大叫&1dquo;那是我儿子”的高兴心情,真是比当年被圣上点了刑部尚书还要更深几分啊!

  这长者身边的都是刑部的属官,听到说书先生说到这里,又见到上官这等脸色,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忍不住纷纷低头喝茶,掩饰嘴角的窃笑。

  那说书先生一脸黑线,见那些听客越扯越没了影子,连忙高声揭晓答案道:

  &1dquo;这位赵姓书生并非寻常人家的公子,正是当今刑部尚书赵大人府上的嫡幼子,姓赵名聃的那位。”说书先生对着上方拱了拱手,又对下面的小丫头们挤了挤眼。

  &1dquo;似乎是,没有定亲&he11ip;&he11ip;”

  小丫头们笑着把手中的银豆子抛到台上,引得那说书先生连连道谢。

  赵恒一见这些小丫头俨然把家中嫡幼子当成了什么乘龙快婿一般的人物,不由得摇了摇头,心中暗叹。

  他这嫡幼子比他的长子差上十几岁,从小被家里人宠的娇生惯养,想不到还有这等见识。想来往日他把这孩子当成无知小儿,竟是他有眼无珠。

  &1dquo;我说你这说书的,怎么知道这么多事?倒像是你那几天就在城西一直跟着似的!”一个茶客闲着无聊,好奇打探。

  &1dquo;此乃天机,不可说,不可说。”说书先生笑着看了一眼桌上的托盘。

  哟,今天的打赏好多!

  他笑的更厉害了。

  不错,不错,给那王油子买故事的本钱赚回来了。

  就知道说这些才子佳人,锄强扶弱的戏码,人人都爱听!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