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 172 章 武帝文治八(第2页)

怎么就叫儿戏?天幕可太不会说话了。

他们这明明就叫人口再利用嘛。

正好还能顺便试探一下西域各个国家的忍耐度。

所谓“霸王道杂之”,这种手段当然不能仅仅用在自家的臣民身上吧。

触目所及,汉使所至之处,统统都要给安排上!

不过虽然汉使作风彪悍,但是处在由上到下都十分彪悍的汉朝,那就并不显得有多么突兀。

有人曾戏言,汉朝的许多使节,那可真是人干的事一件不干。

这我可就不太认同了。

其实汉使还是干了很多人事的。

他们大汉怎么就由上到下都十分彪悍了?

汉朝的臣民不理解,他们大为震撼。

且不说那些宏远的政治目标,通过外交与军事的两根大棒,是吧,两征大宛。虽然战争的损耗远远超乎汉武帝的预想,但是对于西域的局势可谓是定海神针的存在,啊,当然,对于汉使在西域愈发嚣张的气焰也是定海神针般的底气。

毕竟汉军凯旋之时,沿途的西域诸国纷纷派遣子弟前往汉朝朝见天子,嗯,顺便留在长安当人质不走了的那种朝见。

从此,之前那种汉使团食宿自负,匈奴使臣饱受尊崇的场面那是一去不复返了。

西域诸国逐渐依附于汉朝,有汉一代,没有太大的反复。

刘彻没有太大的意外。

虽然他早已知道之后自己的战争远没有如今的顺利,也已经在考虑未来的部署。

不过……

如果已经决定要打,那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半途而止。

打到一半放弃,那才是最让人看笑话的存在。

但是嘛……

看起来他似乎应该从现在就开始研究起西域的打法来了,明天就去跟两位大将军商讨一下,万万不能让自己再次重蹈天幕所说的那种覆辙!

便是在地理科普之上,汉使也是很有一些贡献的。

有人走过的地方就有见闻。

汉使趟过塔里木河,看到过河水源头的壮观景象,跨过帕米尔高原,穿过天山,甚至于走过罗布泊,回来的人多多少少会带来远方的信息,将那个原本渺远陌生的西域真实的模样在汉朝人面前勾勒起来,变得不再神秘。

甚至于,

汉使们还积极考察了于阗国的玉石开采情况,

张骞曾经就将于阗国的玉石带回来呈送给汉武帝。

好家伙,这一会儿想着送马一会儿又是送玉的,张骞你是会送礼的。

刘彻:???

为什么他们大汉的使节研究个玉石,并且呈送给朕,要用上个“甚至”这种字眼?

怎么,他堂堂一个大汉的皇帝,还不能看看于阗国的玉石了?

他如果想要,于阗国都是他的。

不过虽然天幕口中的地名他非常陌生,但是随着天幕的讲述,他也渐渐回想起了很多昔日汉使出使回来给他讲述的那些见闻。

他虽然从来没有去过西域,西域的黄沙却好像已然不再陌生。

既然不再陌生了,那当然就要积极搞点事情(划掉)。

张骞一时之间哽住。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