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七十五章 扫盲运动(第1页)

75、解放初中国的文盲率高达8o%,农村高达95%。部队的文盲率无处可查。但毛主席在1945年就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打胜仗的。”说明解放军也需要提高文化水平。

解放后国家进行了3次扫盲运动,第一次就是先在部队实行的,而轮到朝阳皮杖子扫盲已经是很晚的事了。皮杖子村除了和我同龄人上学的以外,就是父亲上了二年私塾算是文化人。东院的皮锦文二爷爷和皮锦怀三爷爷也上过私塾,但他们很早就下黑龙江了。

母亲是扫盲对象之一。全村的文盲组成了扫盲班,由上级派的扫盲老师专门教学。扫盲班的学生使用的都是石笔石板,石笔有香那么粗,但不是圆的而是方形的,大约有几公分长,很脆,容易折。石板有8开纸那么大,黑绿色,像玻璃一样厚薄,有木框镶着。拿着石笔即可往石板上写字,写出的字是白色的,可随时擦掉,和粉笔一个道理,只是笔划很细,便于携带。

学员是有花名册的,母亲的大名叫潘耀芝,很早以前不知道母亲有大名,以为和奶奶一样叫“皮潘氏”,奶奶叫“皮马氏”,都没有大号。我很佩服母亲,一天书没念过,怎么有的大名。我感觉扫盲进行了很长时间,母亲经常挟着个小石板就走了,上识字班。她们不用铅笔,不用蘸水笔,更不用钢笔,没有书,也没有笔记本,就是在石板上写完擦,擦完再写,不留一点痕迹,也没有什么作业。这个识字班好像多数是在晚上,偶尔也有白天的时候。上识字班记工分,属于带薪学习,若不然还没人乐意去。

最后不知扫除了多少文盲,我感觉是一个都没扫除掉。扫盲班结束没多少日子,她们自己的大号都不会写了。光说那时候的家长从来不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从来不检查孩子们的作业,从来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闻不问,因为他们确实没有这个能力。那时候的学生只有靠自觉成才。

像大爷爷、爷爷、四爷爷等都是文盲,但他们不在扫盲范围之内,可能是扫盲对象有年龄限制。

爷爷说:”认几个字有好处,一是要认识自己的大号(学名),;二是要认识男女厕所,别到街里走错地方;三是得能认识钱,知道几元几角几分,四是能记个豆腐账最好,庄稼人不需要有多大文化水平。”看来那时候的人对文化要求并不高,能认识几个眼部前的字就行了。但我认为,对联的抬头见喜与肥猪满圈应该分开,不然容易贴错,闹出笑话。

但我现没有文化的人不等于没有口才,也不等于没有想象力,很多没文化人却很能说会道,想象力丰富。有一年正月去邻村玩,见鸡窝也贴上了横批“鸡肥蛋大”,感觉挺新鲜,随口念了出来,而同行的一个文盲却说:”这个对联不好,谁写的?怎么能说是鸡飞蛋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