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1章 制衡之道(第1页)

皇后这些年一直在坤宁宫里闭门礼佛,对外面的事毫不关心,她已经快六十岁了,还有几年的活头?

皇后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她的父母兄姐们也早已经寿终正寝。自从她的小七早夭之后,这世上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她再去在意。

至于庆隆帝想要宠爱谁,或者想立谁做太子,跟她又有什么关系,她只想在这坤宁宫里安度晚年而已,外面洪水滔天也影响不了她在坤宁宫里过逍遥自在的舒服日子。

结果丽妃这个蠢货,把这一切的平静都给打破了!

身为皇后就不能不履行后宫之主的职责,可皇后又不是傻子,她才不想站出来跟皇帝对抗,她是没有执念,可不是想自寻死路。

于是,皇后只能让丽妃的话变成谣言。

拿定了主意,皇后严肃道,“丽妃,你说瑞贵妃干涉朝政,那你这消息是从哪里听来的?”皇后心里知道西苑现在被管理的如同铜墙铁壁一样水泼不进,丽妃获取消息的手段一定上不得台面。

“这,这,”丽妃的神色有一瞬间的慌乱,窥视帝踪可是重罪,她一门心思只顾着怎么把事情闹大,却没有顾上给自己想个描补的主意,此时只能硬着头皮道,“臣妾是、臣妾是在御花园散步的时候,不小心听到有宫女议论这事,这才来向娘娘禀报的。”

皇后哪里会信她的鬼话,追问道,“是哪个宫女议论的这事,现在这宫女又在哪里?”

“臣妾当时听见那宫女说出这样惊骇的事情,顾不上想其他的,就赶紧来找您了,那个宫女现在应该已经逃走了吧。”丽妃越说声音越低。

皇后冷笑一声,严厉的看着丽妃,“这样说来,你是既无人证,也没有物证,只是道听途说而已,是吗?”

“不是的,”丽妃被皇后看的心虚,辩驳道,“臣妾听的真真的,绝对不会有错的。”

“跟你一起去御花园的都有谁?”皇后扫视着跪在殿外的宫女,她们都是丽妃宫里的人,“是你们跟着丽妃一起去的御花园吗?你们也听见这事了?”

那些宫女们不住的磕头,纷纷否认自己跟随丽妃去过御花园,也从没有听见谁说那些话。

“呃,呃,”丽妃吞吞吐吐了半天,“臣妾是自己一个人闲来无事去的御花园,没有让人跟着。”

皇后板着脸,厉声质问道,“那你是在什么时候,在御花园什么地方听见的?”

这丽妃哪能说的出来,她犹犹豫豫地说,“臣妾这两天身体不大舒服,出门的时候也没有看时间,也不知道当时具体是什么时候,当时臣妾听见这样的大事,心里慌乱的很,没有特别注意是在什么地方,好像是在梅花林那边吧。”

皇后猛地拍了一下桌面,厉声喝问道,“丽妃!本宫看你说话颠三倒四,且又无凭无据,莫不是你在信口雌黄诬陷瑞贵妃!”

“臣妾没有,臣妾说的句句属实啊。”丽妃跪行着往皇后身边去,边哭边说,“皇后娘娘,您要相信臣妾啊!臣妾没有半句虚言,瑞贵妃祸乱后宫,罪不容诛啊!”

侍立在一旁的宫女赶忙将丽妃拉住,不让丽妃近到皇后身旁。

“来人!”皇后看也不看丽妃一眼,高声吩咐道,“丽妃胡言乱语,诬陷妃嫔,将她押送回摛藻宫看管起来,从即日起摛藻宫不许任何人进出!”

丽妃万万没有想到事情会成了这样,她奋力挣扎不肯被人带走,嘴里还一直胡乱说着是瑞贵妃狐媚惑主,干涉朝政。最后实在没办法,宫女只能用布把丽妃的嘴给塞住,才勉强让她安静下来。

可丽妃闹出的动静太大,听见的人实在不少。此时年关将近,宫里各处为了准备过年忙忙碌碌,各宫的宫女太监们总能因为各种原由碰面,流言像风一样传的人尽皆知,皇后想管也管不住。

所以虽然丽妃被关在了摛藻宫,但瑞贵妃进入真庆殿干涉朝政的流言却已经传的满宫皆知。前朝后宫本来就不能彻底的分隔开,何况当今圣上还是一个不喜欢上朝的人,大家对宫里的消息就更加关注,于是关于瑞贵妃的流言在宫外也有了风言风语。

而这些流言,偏偏没有传到事件中另一个主人公——庆隆帝的耳朵里。

庆隆二十八接近尾声,即将进入庆隆二十九年,庆隆帝已经当了近三十年的皇帝,他既然敢常年累月的不上朝,把朝政交由内阁处理,正是因为他精于制衡之道。

庆隆帝重启内阁制度,设立辅大臣,却又在宫里建立了司礼监,请人教授太监识文断字,就是为了让司礼监来制衡内阁。但是庆隆帝还是不放心,于是又扶持起东厂,让东厂在外监察朝臣,也隔绝司礼监内外交通。

这三方互相制衡,庆隆帝这才能稳坐钓鱼台。所有的权力都掌握在他手里,任何一方只能乖乖听话。

司礼监的权利在洪公公因病出宫后被庆隆帝转移到了瑞贵妃的手中,庆隆帝的想法是,江玉燕生性纯真,又是他未来继承人的生母,那他们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比任用太监更能让他放心。江玉燕展现出的种种才能和善良心性,让庆隆帝相信,说不定后世之人会将她于东汉的和熹皇后邓绥相提并论。

而东厂的权利也在刘喜死后交接给了单左和单右两兄弟,庆隆帝又怎么能想到,这人已经成了江玉燕的爪牙。

于是现在格局已经生了悄无声息的变化,庆隆帝苦心孤诣建立的三方制衡,现在已经有两方都成了江玉燕的势力。

偏偏这两方还是庆隆帝最信任的,对于朝臣,庆隆帝始终是不能完全信任。

朝臣的成分太复杂,他们还读了太多书,想法也太多,自诩忠义的想要青史留名流芳千古,奸佞之辈又总是有太多的小心思,还有边疆的将领,老皇帝还要时时担心这些人会功高震主竖起反旗。

对于这些文臣武将,庆隆帝还要另外费心在他们之中布置一番,朝廷里不能全是刚正不阿的耿直之辈,也不能全是阿谀奉承的幸臣。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