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2节(第2页)

顷刻间,府邸里乱成了一锅粥。王导转过身,偷偷抹去眼角的泪水,然后默默地走进屋,把自己关在了里面。他要把那封信继续写完。

王敦当然还活着,可他的葬礼却轰动了整个建邺。那些曾经委身于王敦的大小官吏纷纷转变立场,投向司马绍这边,而那些即将跟钱凤开战(实则是跟王敦开战)的中下级将领和士兵,则个个充满了信心。

箭在弦上

中领军纪瞻年已七十二岁高龄。几十年的政治生涯让他明白一个道理——凡事都得给自己留个后手。他再次以生病为由向司马绍提出辞职。

只有纪瞻才能镇得住江东将士。司马绍当然不会答应,他微微一笑,按住了纪瞻的肩膀:“朕原本也没打算让您亲临战阵。到时候把军队交给庾亮、温峤他们指挥,您就踏踏实实躺在床上当这个中领军。”说罢,又赏赐给纪瞻一千匹布。

纪瞻也笑了。他并不是真想辞职,只为有这句话,万一战败,他就可以推脱说自己是被司马绍强推上位的,这理由能保他全家性命。

该说的话说到了,该做的事则照旧。纪瞻把一千匹布全都分给了将士以鼓舞士气。

8月3日,司马绍正式下诏,公布王敦死讯,并宣称举九万大军讨伐钱凤。不用想也知道,王敦到时候肯定跳着脚说自己没死。于是,司马绍又补了一封诏书,提前打好预防针,声言如有人自称王敦即是冒名顶替。这话很绝,王敦明明还活着,却被官方定性成了冒牌货。

颁布诏书的同时,司马绍把纪瞻麾下的皇宫禁军全拨给了几个亲信指挥。对付王敦的军事部署就此展开。

温峤任中垒将军(中层禁军将领,隶属中领军)进驻石头城,与原先驻扎在此的卞敦协同守城。卞敦本是被王敦提拔的人,司马绍显然对这人不太放心。不过等温峤一到,卞敦看到大势所趋,立刻转变了立场支持司马绍。

应詹任中护军镇守朱雀桥南。此人前文提到过一次,早在王敦、周访、陶侃平定湘州时,应詹居中斡旋,请朝廷招降杜弢,却遭到诸将抵制,自那时候起他就跟王敦有了矛盾。司马绍继位后,他多次鼓励司马绍对抗王敦,由此得到了司马绍的信任。

以上三人构成了建邺外围防线。

郗鉴任卫将军,庾亮任左卫将军(中层禁军将领,隶属中领军)、卞壸(kǔn)(壸,非壶)任中军将军(中层禁军将领,隶属中领军),三人协同指挥皇帝身边的近卫军。卞壸是卞敦的堂弟,他早年当过司马绍的老师,对皇室极忠心。卞敦能向朝廷投诚,卞壸起到了重要作用。顺便提一句,卞壸还是西晋名臣张华的外孙。

在以上诸人中,郗鉴官阶三品,应詹四品,温峤、庾亮、卞壸五品。郗鉴之所以跃居众人之上,一是因为他成功调动了江北流民帅南下勤王,二是因为他早先留在江北的老部下这段时间已陆陆续续重新会集到他麾下,军事实力相当强。不过,卫将军是高阶将军官位,却不属于禁军将领,而庾亮、温峤、应詹、卞壸则全是禁军将领,也就是说,皇宫禁军都拨给了以上四人,却没给郗鉴。

郗鉴这个卫将军做得并不心安理得,他暗想:自己来江东才一年多,跟司马绍的交情远比不上温峤、庾亮、卞壸。论家族名声,高平郗氏也不及太原温氏、颍川庾氏。而且,司马绍把中领军纪瞻麾下的皇宫禁军都拨给了温峤、庾亮、卞壸,而他自己统率的还是原来那些流民军。眼下朝廷用得着流民帅才拔高自己的地位,一旦仗打完了,自己势必成为其他人的眼中钉,与其到那时候遭人忌惮,不如现在保持低调。于是,他坚决辞掉卫将军的官位,仍以尚书令这个文职身份领兵。

还有纪瞻,正如先前司马绍许诺的那样,他只是挂着中领军的头衔,踏踏实实地躺在床上等待战争结束,并没有被委派任何具体的军事任务。

另外,王导任大都督即全军最高统帅,和纪瞻一样,他也无非是挂个名,充当一面鲜明的旗帜。

从以上部署可以看出,司马绍的亲信就那么几个人,而他能动用的兵力也只有皇宫禁军和江北流民军(此时流民军尚在南下途中,还没抵达建邺),这是他全部的家当,实在很不容易。那么,司马绍的兵力究竟有多少呢?在司马绍颁布的诏书中宣称有九万人,毫无疑问,但凡诏书中的说法都是夸大其词。史书中记载是五万六千人,然而,即便这个数字也并不准确。关于司马绍的真实兵力,后面会牵扯一起悬案,且直接关系到郗鉴深藏在心底二十多年的计划。这里留下伏笔,我们马上将会看到。

讨伐钱凤的诏书颁布不出一天,驻军姑孰的王敦就得到了消息,同时,他也收到了王导发来的密函。

王敦火冒三丈:“老夫竟被温峤这小子给忽悠了!等我抓住他,誓要拔了他的舌头!”先前王敦给钱凤提出三条策略,攻打建邺是下策,可他万没料到司马绍先发制人。事已至此,开战是免不掉了。

主意已定,王敦问幕僚郭璞道:“你算算,我还能再活多久?”

郭璞擅长卜卦。他从怀里掏出三枚铜钱,往地上扔了六次,每次都记下铜钱落地后的正反面。就这么算了好一会儿,他言道:“您若举兵起事,祸患不远。如果现在回武昌,则寿不可测。”

以目前的局势,出兵势在必行,但在这个当口,郭璞居然说出这种打击士气的话。王敦勃然大怒:“你再算算自己能活到什么时候!”

“下臣早已算过,今日命丧黄泉。”

王敦当即将郭璞斩首。

8月,司马绍坐镇建邺,率领郗鉴、温峤、庾亮、应詹等人已做好迎战王敦的准备。江北,流民军正陆续南下勤王。建邺西南的姑孰,王敦箭在弦上,随时准备出击。而在扬州腹地吴兴郡,沈充举兵响应王敦。双方不约而同地试图策反对方的辅助势力。

王敦派苏峻的哥哥去劝说苏峻:“你只要老老实实待在江北就能坐享富贵,别来建邺送死。”在上次战争中,苏峻完全不理司马睿的号召。可这次,由于郗鉴出面,苏峻勤王态度坚决,他根本不理王敦,马不停蹄向建邺疾奔。

另一边,司马绍也派沈桢(沈充的同族)去吴兴郡劝说沈充。沈桢对沈充说:“陛下承诺,只要你不帮王敦,不但既往不咎,还让你做三公。”

沈充是个硬骨头,他回道:“三公我是高攀不起。自古以来,贤人志士都把重金厚禄和甜言蜜语视为祸根,况且大丈夫处世应该从一而终,若中途背叛还有什么脸面立足于世?”他毅然决定北上,援助王敦。

简要言之,江北的流民帅和扬州腹地的沈充都没接受策反,他们依旧固守原本的阵营。

此刻,王敦强撑着从床上坐起来,准备出征。可还没发出号令,他就虚弱得又昏倒了。

王含自告奋勇代王敦出征。王敦同意,让王含担任全军统帅,与钱凤、周抚、邓岳等人率总计五万人北上攻向建邺。顺带提一句,周抚是周访的儿子,当年周访跟王敦的关系不善,但周访死后,他两个儿子——周抚和周光全都依附了王敦。

钱凤临行前问王敦道:“如果攻克了建邺,该怎么处置天子?”

王敦想了想说:“他都没去南郊行过祭拜典礼,算不上天子。你只须关照东海王和裴妃的安危就够了。”东海王是司马睿第三个儿子,名叫司马冲,时年十四岁。当初东海王司马越全家死于战乱,司马睿为续存司马越的香火,便让司马冲过继到司马越一支,同时继承东海王爵位。裴妃是司马越的正室,前些年她被人贩卖为奴,历尽艰辛才逃到江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