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31章 130煌煌大势(第1页)

第131章13o【煌煌大势】

江北四军的增设成为定局,细节问题当然不会在大朝会上商议,比如兵员、军械和饷银诸事,这是枢密院的职责。

李端不想给一些人拖延的机会,沉稳的语调在殿内回响:“朕参考过靖州都督府送来的边境地形图,决定将新增四军分别命名为阳翟、盈泽、江华、旬阳。其中阳翟军和盈泽军归靖州都督府管辖,江华军和旬阳军归淮州都督府管辖。”

齐国军队的命名遵循两种规则,其一是以驻地为名,比如广陵军和盘龙军。

其二则是有特殊地位的军队,比如陈澜钰统率的镇北军,亦或者是京军南衙以“威”字命名的十二支军队。

天子的决定并不出奇,群臣没有反对的理由和必要,因此纷纷附和。

李端又道:“关于新增四军的都指挥使,郭枢密可有举荐的人选?”

此刻郭从义已经彻底冷静下来,虽说心中还有一些抵触,但也知道大势不可逆的道理,坦然接受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起初他和李道彦的想法接近一致,天子调边军武将入京是为了改变军中的势力格局,因此他们寄希望于将这些新锐武将留在京中,无论枢密院还是兵部都有足够的虚职安置他们。

然而天子压根没让事情进展到这一步,直接用一招釜底抽薪堵住绝大多数朝臣的嘴,让江北四军的增设成为不容置疑的事实。

他的爵位比霍真和贺瑰要高一级,足以证明天子对他的器重和期许。

相较于其他边军武将爵位、军职和勋官的种种提升,厉冰雪的嘉赏显得稍微有些简单。

此番十二名边军武将入京,还站在原地的便只有6沉、厉冰雪和陈澜钰三人。

他如何不知道陈澜钰是萧望之最信任的大将,而且自身能力极强,这样的人进入南衙京军,将来必然不会局限在都指挥使的军职上。他用大脚趾都能想到天子这个安排的用意,说不定就是为了以后取代自己。

原因便在于圣旨中的一句话。

朝堂重臣之所以不看好北伐的成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大齐缺战马,尤其是元嘉之变以后,北方的养马之地都落入景朝手中,齐国只剩下成州几处养马地,而且时常与沙州七部生冲突。

然而他如何能够阻止?

靖州都督府广济军都指挥使霍真,调任阳翟军都指挥使,加封连江县开国男,赏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

李端见状便问道:“李卿家莫非有不同的看法?”

李端面露赞许,随即看向一直沉默的李景达说道:“李卿家,朕准备让陈澜钰接任南衙定威军都指挥使,你是否赞同?”

整个靖州都督府只有飞羽营这一支成建制的骑兵,四千骑便已是厉天润能够凑出的极限,因为精锐骑兵必须要一人双马,否则无法保持长距离奔袭作战的高机动性。

天子见好就收,没有顺势大雷霆,但这种引而不的震慑有着极好的效果,以至于他的政令可以次畅通无阻地推行下去。

四名边军武将当即出班领旨谢恩,这场大朝会进行到此刻,终于给了他们亮相的机会,群臣无不好奇又有些羡慕地望着这几人。

一念及此,郭从义心中轻声一叹,微微垂恭敬地道:“关于此事,臣谨遵圣裁。”

她没有那些五花八门的名号,仅仅是职衔从校尉擢为都尉,仍旧统领着靖州飞羽营,但是群臣包括6沉在内都非常清晰地看见,她脸上绽放明艳的神采,犹如一枝傲然凌寒的梅花在殿内盛开。

然后他便遭到许佐强硬有力的弹劾,接下来秦正的指控更是给屈家的棺材板钉上最后一颗钉子。

像郭从义和李道彦这样的重臣自然不担心会沦落到屈丰华的下场,然而天子在这场博弈中取得全面的优势,逼得这两人身边的文武百官不敢表态,便已经达到他的目的,因为郭、李二人总不能亲自上阵不留半点余地。

此刻听到天子的问询,看了一眼殿中满身儒雅气质的陈澜钰,李景达只觉嘴里苦。

淮州都督府镇北军都尉苏章,擢为旬阳军都指挥使,赐紫金鱼袋。

她丝毫不在意爵位和赏赐,飞羽营增强实力意味着她的父亲可以拥有一支更加强大的骑兵,如此便可以从容地应对北方强大的敌人。

天子的封赏并未结束,又有五人先后接到任命和封赏的圣旨,他们全部成为江北四军的高级武将,毫无疑问这九人将组成新设四军的骨架。

李景达心中一凛,连忙恭敬地说道:“陛下圣明,臣并无其他看法,陈指挥使足以胜任。”

厉冰雪清亮的声音在殿内响起,惊喜之情溢于言表:“臣谢过陛下隆恩!”

陈澜钰徐步上前,不卑不亢地行礼道:“为陛下分忧是臣子的天职,臣自当竭力而为!”

“很好。”

李景达麾下南衙六军当中,元行钦堪称第一大将,其他人也都具备足够的军功和资历,本来像铁桶一般牢不可破。然而前段时间徐温的身份败露,堂堂定威军都指挥使竟然与敌国探子勾结出卖大齐情报,这件事对他造成的影响极大。

陈澜钰躬身道:“臣谢过陛下隆恩!”

“北疆战事中,淮州都督府的镇北军屡立战功,无论是最开始的守御之战,还是青峡之战当中的勇往直前,乃至后续战事中在伪燕沫阳路攻城拔寨,这支军队的表现都无可指摘。朕知道众卿家对这支勇猛的边军有些陌生,但是朕希望你们明白,在长达三个半月的作战中,镇北军先后歼灭和俘虏的敌军过两万人,这接近他们自身兵力的两倍!”

淮州都督府来安军都指挥使贺瑰,调任江华军都指挥使,加封罗源县开国男,赏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

皇帝这一刻心中忽然浮起这个古怪的念头,随即暗暗一笑,这些年轻人主意都很正,自己没必要徒惹人厌。

李端转头朝旁边的宣旨太监微微颔,后者便开始宣读一系列任命圣旨。

李适之的言辞还算中正端方,并无出格之处,再加上他是左相李道彦的长子,所以没有成为许佐弹劾的对象。但是屈丰华则完全不同,他的用词过于凌厉直白,成为其他人对刘守光群起而攻之的引领者。

大朝会进行至此,李端在用屈丰华的案子逼迫左相李道彦让步之后,一应决定都无比顺利地推行,没有遇到任何阻碍。

表面上看只是倒了工部侍郎屈丰华一人,但是能够站在今天的朝会上,并且有资格开口言的重臣哪个不是人精?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